• 2024-11-17
    免疫脂质体的靶向治疗技术是通过将载药脂质体与单克隆抗体或基因抗体共价结合成免疫脂质体,借助抗体与靶细胞表面抗原或受体结合的作用,经接触释放、吸附、吞噬、吞饮及融合等方式,释放出包封的药物,来特异性的杀伤靶细胞,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的技术。 脂质体的发现 1965年,英国学者Bangham和Standish将磷脂分散在水中进行电镜观察时发现了脂质体,并将其作为研究生物膜的模型提出。1971年,英国莱门等人开始将脂质体用于药物载体,由于其组成和结构的特点,脂质体用作药物的载体使药剂学的研究领域进入靶向给药的新天地,同时也更新了给药途径。   理解 脂质体(liposome)是一种人工膜。在水中磷脂分子亲水头部插入水中,脂质体疏水尾部伸向空气,搅动后形成双层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直径25~1000nm不等。脂质体可用于转基因,或制备的药物,利用脂质体可以和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内部 生物学定义:当两性分子如磷脂和鞘脂分散于水相时,分子的疏水尾部倾向于聚集在一起,避开水相,而亲水头部暴露在水相,形成具有双分子层结构的的封闭囊泡,称...
  • 2024-11-17
    ‌FITC(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荧光标记的原理‌是基于FITC分子的特性及其与目标物质中的特定基团之间的反应。FITC是一种异硫氰酸酯,具有异硫氰基(N=C=S)和荧光基团,这使得FITC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能和反应活性。‌12 具体步骤和反应条件 ‌化学结构‌:FITC分子具有异硫氰酸基团,可以与目标物质中的氨基或硫基等功能基团发生反应。 ‌反应条件‌:通常在碱性条件下进行,FITC的异硫氰酸基团与目标物质中的氨基或硫基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形成共价键。反应一般在室温下进行,时间根据目标物质的不同而有所变化,通常为数小时到过夜。 ‌反应停止和纯化‌:为了停止反应和去除未反应的FITC,可以加入氨基化剂(如甘氨酸)或其他适当的试剂。纯化步骤可以使用凝胶过滤、凝胶电泳、柱层析或洗涤等方法,以去除未反应的FITC和其他杂质。 ‌验证荧光标记‌:使用荧光光谱仪、荧光显微镜或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和验证荧光标记的效果。通过测量荧光信号的强度和特定波长的发射光谱,...
  • 2024-11-17
    聚乙二醇,是含有α, ω-双端羟基的乙二醇聚合物的总称 。 聚乙二醇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化学式是HO(CH2CH2O)nH,无刺激性,味微苦,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并与许多有机物组分有良好的相溶性。具有优良的润滑性、保湿性、分散性、粘接性,可作为抗静电剂及柔软剂等使用,在化妆品、制药、化纤、橡胶、塑料、造纸、油漆、电镀、农药、金属加工及食品加工等行业中均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 中文名:聚乙二醇  外文名:Polyethylene glycol ,PEG  化学式:HO(CH2CH2O)nH CAS号:25322-68-3 EINECS号:200-849-9 熔点:64 至 66 ℃ 沸点gt;250℃ 密度:1.27 g/cm³ 闪点:270 ℃ 安全性描述:S24/25 危险性符号:Xi 危险性描述:R36/38 学科:化学 高分子化学 高分子物质 剂型:口服散剂  是否纳入医保:是 药品类型:治疗便秘药物  蒸气密度>1 (vs air) 形态:粘稠液体→蜡状固体 折射率n=1.469 敏感性吸湿性 Merck147568 稳定性稳定,会被强氧化剂氧化 EPA化学物质信息Poly(oxy-1,2-ethan...
  • 2024-11-17
    纳米银(Nano Silver)就是将粒径做到纳米级的金属银单质。纳米银粒径大多在25纳米左右,对大肠杆菌、淋球菌、沙眼衣原体等数十种致病微生物都有强烈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而且不会产生耐药性。用纳米银和精梳棉纤维制成的棉袜,具备很好的抗菌防臭的效果。 中文名:纳米银(纳米银粉) 外文名:Nano Silver 所属学科:化学 使用方法:直接或间接使用 优点:良好的导电性 危害”实验研究结果无法证实其有害性 应用领域:抗菌、催化、超导、光学材料等 制备方法:真空蒸镀、电化学还原等 特点 纳米银粒子由于其良好的导电性,使其在微电子领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纳米银粒子的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等,使其还具有一些特殊的用途,如表面增强拉曼应用、医学应用等。 1.纳米银是粉末状银单质,粒径小于100nm,一般在25-50nm之间。 2.纳米银的性能与其粒径有直接关系。 研究发现,粒径越小,杀菌性能越强。 应用领域 高端银浆(胶) 片式元件外电极用浆,厚膜集成电路用浆,太阳能电池板电极用浆,LED芯片封装用导电银胶,用做高温烧结型导电银浆和低聚物导电银...
  • 2024-11-17
    金的微小颗粒 纳米金即指金的微小颗粒,其直径在1~100nm,具有高电子密度、介电特性和催化作用,能与多种生物大分子结合,且不影响其生物活性。由氯金酸通过还原法可以方便地制备各种不同粒径的纳米金,其颜色依直径大小而呈红色至紫色。 中文名:纳米金 外文名:AuNPs 直径:1~100nm, 类别:金的微小颗粒 作用:高电子密度、介电特性和催化 发展历史 自从16世纪欧洲现代化学的奠基人、杰出的医师、化学家Paracelsus制备出“饮用金”用来治疗精神类疾病以来,纳米金就开始登上了科学的舞台。1857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在研究道尔顿的理论时,利用氯化金还原出含纳米金的溶液,发现在其中加入少量电解质后,可使溶液由红宝石色变为蓝色,并最终凝集为无色,而加入明胶等大分子物质便可阻止这种变化。尽管当时并不知道原因,但他的发现为纳米金的应用奠定了科学基础。1885年纳米金溶液在美国常作为治疗酗酒的主要成分;1890年Koch医生发现结核杆菌不能够在金的表面存活;1890年纳米金被用来治疗关节炎;1935年芝加哥外科专家Edward等人发现纳米金溶液能有...
  • 2024-10-16
    上海澳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可提供20nm-100um单分散荧光聚苯乙烯微球。我司生产的聚苯乙烯荧光微球具有荧光强度高,性能稳定,粒径分布窄等特性,可广泛用于医疗诊断、血流测定、示踪、体内成像,以及成像仪器和流式细胞仪的校准。 我公司荧光微球染料并非仅仅是结合在微球表面,而是填充到微球内部,因此它们相对不易受光漂白作用和其他环境因子的影响,我司荧光微球即使经过高速离心,也不会发生荧光染料泄露。羧基化修饰的微球表面有高密度的均匀分布的羧酸, 这使得它们适合于通过诸如碳化二亚胺 (EDAC) 等水溶性的亚胺类试剂共价偶合蛋白质和其他含有胺基的生物分子。 制备方法:聚合反应:通过乳液聚合或悬浮聚合等方法制备聚苯乙烯微球的基质。荧光染料掺入:在聚合反应中或后期处理中,将荧光染料或荧光量子点引入聚苯乙烯微球的基质中。后处理和功能化:根据需要对荧光微球进行后处理,如表面修饰、功能化或包覆处理,以改善其性能和应用特性。 主要特点:荧光性质:聚苯乙烯荧光微球具有荧光标记,通常通过在聚苯乙烯微球的基质中掺入荧光染料或荧光量子点来实现。...